yabo官网作者:李响、郭玉成(分别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体育卫生研究会委员,中国岩画学会副理事长、上海体育大学教授)
婴戏图是古代绘画的经典题材,形象地记录了古代儿童体育活动。通过婴戏图与文字史料互证,我们可以领略古代儿童体育的艺术旨趣、文化韵味和历史内涵。
唐代及以前,儿童往往是仕女图等绘画作品中的辅助角色。在宋代,形成了以儿童为绘画主体的独立画科——婴戏图。宋代著名画师苏汉臣就因精通婴戏图绘画而被赞誉“尤善婴儿”。元代婴戏图现存较稀少。明清时期的婴戏图出现了相对夸张的绘画风格,创新内容相对较少,大多为追求吉祥富贵的图样。相比较而言,宋代的婴戏图更具有写实性、创新性与叙事性特点,能够较为直观、准确地表现宋代儿童体育活动的特征。
古人往往把多子多福的理念融入婴戏图中,从而形成了婴戏图独特的绘画风格。宋代画师常在婴戏图中绘有儿童体育活动等休闲娱乐场景。绘画中儿童众多,活泼可爱、身体茁壮,蕴含了人丁兴旺等美好寓意。
宋人非常注重休闲娱乐,这为儿童体育活动进入绘画作品中创造了前提条件。宋人将节日里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欢庆场景入画,也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关注。
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《百子嬉春图》描绘了众多宋代儿童体育项目,图中左上角的放风筝,展现了“才乘一线凭风去,便有愚儿仰面看”的生动景象,左下角几个孩童举着一张“狮子皮”,后面两个参与舞狮活动的儿童被一旁进行的蹴鞠活动所吸引。这幅婴戏图细腻描绘了节令性的儿童体育活动,生动展现了在特定节令里,孩子们沉浸在体育活动的欢乐氛围中。他们愉悦的动作与节日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。
宋代婴戏图体现了宋代体育的休闲性与创新性。《长春百子图》中的蹴鞠活动便是宋代蹴鞠改良后的玩法,娱乐性更为凸显,竞争性则大大削弱。《百子欢歌图卷》中的竹马装饰得精巧雅致,为了呼应骑竹马活动,孩子的头上与手上还设计了“穿搭”,改变了以往简单的“嫩竹乘为马,新蒲折作鞭”的运动形式。除此之外,《童戏图页》中的跳绳活动、《蕉荫击球图》中的捶丸活动,以及《长春百子图》中的相扑活动等,都展现了轻松诙谐的休闲运动形式。
中国的闲适文化至宋代全面兴起,使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呈现出“重休闲并趋向娱乐”的特征,体育活动的对抗性削弱,观赏性逐渐增强。通过宋代婴戏图我们不难发现,图中儿童体育活动趣味性浓厚。《长春百子图》中所绘的蹴鞠就将球门去掉,以展示个人技艺为主。
宋人也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。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童医疗专著是宋代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其中认为,富贵家庭的儿童大多吃得精致且油腻,易导致脾胃阻滞;穿着大多华丽精美,但较少参与锻炼,难以抵御风寒。因此主张儿童饮食不宜过频过饱,穿着应轻便些。宋代《续博物志》中说:“今之纸鸢,引线而上,令儿张口望视,以泄内热。”可见宋人已经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儿童的保健作用。
受理学思想与童蒙教育的影响,宋人十分重视儿童教育,并发现了体育活动特有的教育属性。他们将知识传授融入体育活动。宋代文献记载了体育活动对人的道德品格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。宋代《蹴鞠谱》《棋经十三篇》均对运动项目的技术与道德品格等提出相应要求,体现了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。
宋代婴戏图多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。寒食节的放风筝、元宵节的跳绳等节令习俗,常被赋予祈福纳吉、辟邪除秽等寓意。
婴戏图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。将儿童体育与绘画相结合是婴戏图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。加强对体育题材婴戏图的研究,还可以为体育学与艺术学、图像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助益。